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,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,提高农民生活水平。围场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农业县,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、生态优先的乡村振兴之路。本文将围绕围场关键词,探讨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绿色奇迹。

一、围场概况

围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绿色奇迹  第1张

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,地处燕山北麓,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。全县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,下辖12个乡镇、258个行政村。围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,被誉为“绿色宝库”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围场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、产业结构单一、农民收入低等问题。

二、绿色发展,生态优先

1. 生态保护与修复

围场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将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、退牧还草、水土保持等工程,使围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围场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8.3%提高到2019年的64.5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0%以上。

2. 产业结构调整

围场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生态农业、乡村旅游等产业。一方面,推广绿色有机农业,提高农产品品质,打造“围场小米”、“围场苹果”等知名品牌;另一方面,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,发展乡村旅游,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、农家乐等旅游项目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。

3. 生态补偿机制

围场县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,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给予政策支持。例如,对退耕还林、退牧还草等工程给予补贴,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。围场县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,让农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。

三、乡村振兴,农民增收

1. 农民增收渠道拓宽

围场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、乡村旅游等产业,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。一方面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;另一方面,通过发展乡村旅游,让农民参与旅游服务,增加就业机会。

2.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

围场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提高农民生活质量。近年来,围场县投资数十亿元,用于农村道路、供水、供电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,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。

3. 农村公共服务提升

围场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,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在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方面,围场县加大投入,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,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。

围场县在乡村振兴战略下,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、生态优先的乡村振兴之路。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、产业结构调整、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,围场县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等多方面的成果。围场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参考文献:

[1]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[Z]. 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8.

[2] 张晓光,李晓红,杨立国. 乡村振兴战略下围场县绿色发展路径研究[J]. 农村经济,2019(9):54-56.

[3] 王芳,刘洋,赵宇. 围场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[J]. 旅游研究,2018(2):78-81.